建設中的百色市南北過境高速公路(南環線)。(無人機照片) □本報記者 覃蔚峰 攝
□本報記者 盧 茜 通訊員 黃麗娜
國省干線暢通無阻、鐵路動車加密優化、航空航線通達多地、農村公路美村富民……今年以來,百色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補齊重點區域交通短板,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持續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力滿足人民群眾便捷出行、文明出行、綠色出行需求。
一張覆蓋城鄉、外聯內通、功能完善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質速并進,項目建設快馬加鞭
10月22日,黃桶至百色鐵路那蒙澄碧河特大橋首個水中墩樁基動工開鉆,標志著黃百鐵路廣西段橋梁工程正式啟動;
10月29日,廣西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主體工程土建Ⅰ標船閘主體下閘首順利封頂,較原計劃節點目標提前20天完成;
11月15日,岳圩口岸聯線公路建成通車,喀斯特地貌的群山之間,新建的高速公路猶如一條綢帶蜿蜒在墨綠的群山之間……
這是我市交通重點項目建設質速并進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我市各交通項目施工單位克服持續高溫多雨、外部環境復雜、環保要求高等困難,在施工過程中,嚴格落實各項要求,優化改進施工技術方案,確保工程優質高效推進。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批交通項目大干快干,交通投資穩步推進,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樞紐正加快構建。鐵路方面,黃桶至百色鐵路項目先期工程9座隧道全面開工建設;高速公路方面,在建8個高速公路項目(合那高速至岳圩口岸、那坡至平孟口岸段、樂業至望謨、百色市南北過境線公路南環線和北環線、百色巴馬機場高速公路、隆林委樂至革步公路二期、興義至廣南一期),1月至9月完成投資92.65億元;普通公路方面,1月至9月國省干線及其他路網完成投資0.74億元,農村公路完成投資9.41億元;水運方面,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1月至9月完成投資6.06億元,占本年度投資任務的75.67%。
值得一提的是,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于今年6月被納入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項目。廣西(百色-欽州)換電重卡零碳運輸線路試點項目列入交通運輸部試點項目,成為廣西首個且唯一的試點項目。
一組組數據背后,展現著百色交通發展加速度帶來的喜人變化,全市交通網絡正在不斷完善。
內暢外聯,通達效能大幅提升
鐵路客運發送量534.6萬人次,貨運發送量657.8萬噸;機場旅客吞吐量12.1萬人次;公路客貨運周轉量69.39萬噸公里;水路客貨運周轉量17.19萬噸公里,同比增長22.8%,增速排名全區第一……這是我市1月至9月主要運輸方式完成的客運量和貨運量。
百色是滇、黔、桂三省(區)交界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是大西南出海通道進入廣西腹地的咽喉城市。在3.6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要讓每一輛車自由往來、每一件物品快速流通、每一條信息及時傳遞,需要怎樣的交通運輸體系呢?
近年來,百色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交通優先發展戰略,推動構建“一縱三橫”綜合交通走廊和“二環八向”綜合交通通道建設,打造“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交通運輸環境。如今,藍圖化為現實,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四位一體”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逐漸成為百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
鐵路航空跑出時代速度——今年3月23日,北京大興—長沙—百色航線順利開航。目前,穩定運營北京大興—長沙—百色、上海—重慶—百色航線;百色至深圳直達動車每天一對。
右江黃金水道連通大海——開通百色至粵港澳大灣區水運集裝箱班輪航線,船舶可直達珠江三角洲和粵港澳地區。
國省干線暢通無阻——高速公路延伸至每一個縣區,道路客運轉型升級,6個縣(市、區)推出19條定制客運班線,新投入48輛新能源客車用于定制客運線路,完成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線路12條,投入新能源公交車35輛。
多式聯運釋放發展潛力——在交通部門的指導下,今年,百色西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開展鋁產業“廣州—百色—客戶端”公水聯運服務品牌和重點線路項目創建申報工作;“百色一號”冷鏈物流專列新開通南寧—西安—蒙古烏蘭巴托、南寧—重慶—二連浩特等冷鏈公鐵聯運線路;廣西通程物流有限公司申報廣西“公鐵聯運智慧物流能力提升項目”,推進智慧物流建設;天桂鋁業開展公鐵聯運,物流降本增效的典型經驗獲得了《焦點訪談》報道。每周開行兩班百色至粵港澳大灣區集裝箱班輪航線,穩定開行廣西百色-廣東佛山“點對點”鋁產品集裝箱鐵路班列。
隨著一個個交通建設項目的布局、建設、完工,越來越便捷的交通,不僅方便了人民群眾出行,更為我市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便捷智能,執法服務創新高效
今年以來,受降雨等災害影響,部分公路路面被侵蝕嚴重,造成路面濕滑等問題發生,給群眾出行帶來困擾。10月18日,隆林公路養護中心收到群眾通過抖音平臺反映G324線存在路面濕滑路段,造成車輛打滑等安全隱患的情況。隨后,該中心立即安排專人對G324線全線進行隱患排查,并籌劃開展路面修復工作。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面對群眾和企業的訴求,交通部門致力于提供暖心優質服務,不斷提升交通出行獲得感、滿意度。
今年以來,我市交通部門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打通“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許可”和“普通貨運車輛《道路運輸證》配發”審批事項聯動辦理壁壘,優化以往逐項辦理的線性流程,申報材料由原來的17份減少至5份,精簡70%,實現“一次提交材料、一次集成辦結”“一表申請、兩證合發”。
交通運輸執法領域更是實現了創新“蝶變”,帶來了三個“首創”。即開發并建設廣西首個交通運輸執法案件網上自助辦理繳款系統,實現交通運輸違章處理從傳統窗口到手機端自助辦理的轉變,案件處理“隨時辦”“異地辦”,全部流程僅需15至30分鐘。該系統自今年3月運行以來,自助辦理案件共926件;研發使用廣西首個車臉智能識別系統,對遮牌車輛實施精準比對識別,查找出車輛的真實車牌信息,有效遏制當前違法超限貨車故意遮擋車牌、不懸掛車牌導致“非現場執法”無法有效查處的突出問題;建立廣西首個執法“云”調度平臺,依托不停車超限檢測點和公路貨運車輛視頻監控點,基于電子地圖實現對黑名單車輛或超限車輛信息的實時預警,通過衛星定位方式進行車輛跟蹤,指揮調度執法人員快速截獲目標車輛并精準打擊。
在創新中提質,從務實處增效,正是我市交通運輸部門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優化交通運輸營商環境,多舉措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的結果,必能厚植民生福祉,助力建設宜居宜業的美好百色。
原文鏈接:http://epaper.bsyjrb.cn/pc/content/202411/25/content_34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