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梁力升 姚星宇 周鵬飛 通訊員 農東妹
百色水庫灌區南干管田陽區東旺村明鋼管敷設。潘剛卡 攝
“水來了!水來了!”近日,在田陽區頭塘鎮百坡村,由百色水庫灌區引來的灌溉水順著水渠流進了群眾的農田。村民黃漢猛激動地說:“我們等這股灌溉水等了兩個多月,村民們種的3500畝圣女果有救了!”
全線通水后,由百色水庫灌區工程引來的灌溉水流進了田陽區頭塘鎮百坡村的水渠。梁力升攝
受季節性干旱和原供水水庫施工斷供的影響,頭塘鎮萬畝秋冬菜已“干渴”兩月余,當地菜農心急如焚。為解決灌溉之急,百色水庫灌區管理中心開辟了“綠色通道”,僅一個月時間就將應急輸水管線接到了百坡村,久旱的耕地終于等來了涓涓“甘露”,“遠水”解了“近渴”。
百色水庫灌區工程的試運行,進一步堅定了田陽區頭塘鎮百坡村群眾發展秋冬菜產業的信心。梁力升攝
這是百色水庫灌區工程自今年10月全線試運行以來完成的首次應急任務。
水利興,則百業興。今年正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十周年,百色水庫灌區工程從謀劃到竣工、再到發揮效益,正是百色近十年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水思路的生動實踐。
田陽區頭塘鎮百坡村群眾用百色水庫灌區引來的水進行水肥一體化處理。梁力升攝
右江河谷是全國著名的芒果種植基地,也是全國“南菜北運”基地之一。多年來,灌溉用水一直困擾著右江河谷的廣大農戶。這一片區雖然水資源豐富,但受限于連片的丘陵和山地,出現了“水在山腳流,人在山上愁”的窘境,很多農戶種的芒果、蔬菜常年缺乏灌溉水。長期以來,部分農戶只能開著三輪車到山腳下取水,但這樣的運水方式顯然難以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2010年,桂西南遭受了一場特大旱災,導致右江河谷部分地區農作物春季無法正常播種。
建設好的百色水庫灌區保群泵站。梁力升攝
為破解水荒,百色水庫灌區工程應時而生。2012年,百色提出了引用百色水庫水源,作為右江河谷灌溉用水的設想。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百色花3年時間完成了百色水庫灌區工程的規劃編制。2016年,在水利部的支持下,百色水庫灌區工程增補為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項目。2019年7月,這項“國字號”水利工程開始動工。2024年10月,項目全線試運行,這項工程終于從藍圖變成了實景。
夕陽下的銀屯進水口。梁力升攝
這是一項規模浩大的民生工程。輸水管線長約346公里,覆蓋右江區、田陽區、田東縣12個鄉鎮(街道)135個建制村,設計灌溉面積59.2萬畝。工程共穿越6個隧洞,共修建起131座高位水池和1020座閥井(房)。歷時5年多,輸水管線才全線貫通。
輸水管道穿越廣昆高速公路。梁力升攝
這是一項艱苦卓絕的水利工程。引水河段水平面與灌溉目標最高落差達160米,輸水管道需穿越右江斷裂帶、膨脹性土、雜散電流電蝕區,還需避開鐵路、公路、輸油管線和輸氣管線,四處跨河輸水管道還需下沉至河床底部。在輸水管線全線貫通后,百色水庫灌區管理中心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黃晶純難掩內心激動地說:“經歷5年多時間,我們終于為群眾修通了這條輸水‘大動脈’,這是我國目前在丘陵地區有壓管道輸水管線最長、壓力最大、灌溉面積最大的現代化節水灌區工程,在銀屯進水口,我們還安裝了目前全國閘門節數最多、取水深度最大、圓筒直徑最大的浮筒式閥門。”
項目建設初期,銀屯進水口的修建現場。梁力升攝
這是一項承載期盼的希望工程。通水后,工程每年將向沿線地區提供農業用水約7762萬立方米,這將有效改善沿線地區的農業灌溉條件,不僅可提高蔬菜、芒果等產業的平均畝產,農民還可以利用秋冬閑田進行秋冬菜種植,提高土地的復種指數。田東縣林逢鎮福蘭村芒果種植戶李英華說:“今年10月,百色水庫的水流進了我家10余畝芒果地,解決灌溉難題后,我計劃啟動‘第二產業’,在芒果林下種植中草藥,預計芒果和中草藥每畝能有1萬元的產值。”福蘭村村民李果說:“有了穩定的灌溉水源,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大大減少,有更多時間來護理果樹,預計我們芒果園的產能將提高20%~30%,這將大大提高我們的收入。”
高位水池施工過程中,工人們在北干管江那支管江那高位水池進行模板及鋼筋安裝。潘剛卡攝
隨著百色水庫灌區的全面通水,右江河谷的農業產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未來,這一“國字號”水利工程將逐步發揮效益,在推動右江河谷農業提質增效上發揮關鍵作用。下一步,百色水庫灌區工程還將逐步完善田間工程建設,“預計到2026年底,我們將全面建成田間工程,屆時將能滿足灌片所有耕地和果園的灌溉需求。”廣西百色水庫灌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覃金山說。
隧洞施工階段,工人們在銀屯—凡平隧洞安裝襯砌模板。潘剛卡攝
原文鏈接:http://epaper.bsyjrb.cn/pc/content/202412/17/content_34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