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邁向“十五五”的關鍵節點。在這一重要時刻,百色市積極響應國家“向海圖強”戰略,立足自身區位優勢,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向海圖強,向新而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報從即日起,推出“百色搶抓機遇向海圖強開放發展”系列報道,聚焦百色向海圖強的機遇、優勢、底氣,展現百色在交通互聯互通、產業聚鏈成群、綠色能源保障等方面的生動實踐。
建設中的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主體工程。 □本報記者 覃蔚峰 攝
□本報記者 黃顯標 通訊員 田 杰
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預計2026年和平陸運河同步建成投入使用,將實現千噸級船舶從云南富寧港經百色通江達海;
右江航運提升工程先導工程有望2026年開工建設;
圍繞構建聯通平陸運河、右江航道的高效集疏運體系正加緊研究實施;
……
百色是大西南出海通道進入廣西的咽喉地帶,是連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經濟區的重點戰略支點。近年來,百色市緊盯國家支持廣西建設發展系列政策,緊扣國家、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加快融入平陸運河經濟帶,推動通過平陸運河實現通江達海,進一步強化百色與中部、西南、粵港澳等地區及東盟國家的高效對接,不僅串起了百色產業帶,還讓百色的價值再次躍升。
破浪前行:重塑水運新動脈激活經濟脈動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右江航道,滿載貨物的貨輪正蓄勢待發。水運以其擁有運能大、成本低、污染小、占地少的優勢,作用關鍵、地位重要。
2022年8月,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標志性工程——平陸運河正式開工建設。這條始于南寧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經欽州靈山縣陸屋鎮沿欽江進入北部灣的大運河,北接西江黃金水道,南聯北部灣國際門戶港。這條北起南寧橫州、南抵北部灣的運河,將縮短西江中上游地區入海航程約560公里,開辟成為我國西南地區與東盟間貿易往來的便捷水運通道。
百色地處桂、滇、黔三?。▍^)交界,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及水運資源,轄區內規劃有右江、南盤江、紅水河、馱娘江等4條航道。其中,右江、紅水河為珠江水系國家高等級航道。平陸運河通航后,百色水網結構由右江—西江—粵港澳大灣區演變成右江—平陸運河—沿海的地理空間新形態,打通了西南與沿海、東盟地區的大容量、低成本、更便捷的貨運通道,根本性改變百色的地理連接方式和經濟發展空間格局。
新春假期,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項目建設工地現場一派忙碌的景象,各項施工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開展。目前,項目土石方開挖工作已基本完成,正持續進行省水船閘、輔助船閘、升船機塔樓等結構混凝土施工,以及金屬結構機電設備廠內制造及組裝工作。截至目前,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1.37億元,占項目總概算的62.54%。2026年,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將與平陸運河同步建成試運營通航,屆時,右江航道將成為滇、黔及百色地區江海聯運直達北部灣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出海路徑,貨物經右江航道出海在降本增效方面有巨大優勢,不僅為百色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促進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聯系。百色貨物經平陸運河出海,出海航程縮短560公里,時間由12天壓縮至6天;云南新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經右江出海路徑,走欽州港通道僅868公里,較珠江通道減少563公里,時間由14天降至7天;成都黔西地區依托黃百鐵路形成江鐵海聯運新通道,較原路線縮短215公里,運費節省34.4元/噸,時間節省15小時,按2035年預測995萬噸貨運量計算可節省成本約4億元。
右江航運是平陸運河經濟帶貨物的重要來源支撐,預計2035年平陸運河單向通過能力為9550萬噸/年,其中來自右江航運的貨運量為6000萬噸/年。
“借力平陸運河,百色將進一步彰顯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通道和西南出海水運通道關鍵節點城市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功能優勢,以水運大通道的承載能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笔邪l展改革委負責人表示,當前,百色正會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積極謀劃建設右江航運提升工程,包括右江(百色至南寧)二級航道工程,那吉、魚梁、金雞灘及老口二線船閘工程、礙航橋梁拆改工程等,促進水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立體交響:鐵公水空織就物流經緯網
2023年12月8日,西部陸海新通道標志性工程——黃桶至百色鐵路開工建設,項目預計于2028年建成通車。項目的建設,補齊了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通道缺失的重要一段,結束了百色凌云、樂業兩縣不通鐵路的歷史,強化了百色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黔中經濟圈的密切聯系,搭建了黔西北、川南、成都平原經濟區和成渝沿線地區與百色、南寧和北部灣地區南北向貨物交流的便捷通道。“今年,黃百鐵路廣西段計劃完成28億元建設投資任務,全面啟動站前工程和站改四電工程建設。目前,廣西段所有工點已全部復工,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力爭上半年實現33座隧道全部進洞施工?!痹乒痂F路廣西公司黃百鐵路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曹慶朋說。
圍繞構建聯通平陸運河、右江航道的高效集疏運體系,我市加快布局“公鐵水空”立體交通網,建設內外聯通的物流體系。加快推進黃桶至百色鐵路建設,使其與百色既有南昆客專、南昆鐵路、田靖鐵路3條干線鐵路形成“1縱3橫”鐵路通道格局。加快高速公路和骨干路網建設,至2024年,百色公路總里程2.822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45.7公里,居全區第二。2025年將建成南北環線、巴馬機場高速公路,完成“1環7向”布局。G212等9條國道、S215等9條省道交會形成“7縱6橫3聯”干線網。與周邊省市有21個高速公路接口、25個普通國道接口,高速公路覆蓋所有縣(市、區)和邊境口岸。通過“鐵公水”的有效結合,大大縮短了貨物的運輸時間,降低了運輸成本,使得更多的企業能夠參與到國際貿易中。
“我們正在系統謀劃‘鐵公水’聯通工程,研究優化陸路交通布局,打通城市、園區、礦區、廠區與右江航道沿線港口聯系。規劃15條(8條入園、4條下水、3條進廠)鐵路專用線,研究主城區G324、G323、G212改線工程,將其與右江航道沿線港口聯通。”市交通運輸部門負責人表示。
立足日益增長的物流需求,我市加快規劃建設百色物流樞紐港,選擇百東新區(百色高新區)內的二塘作業區作為先導,按港產城一體化思路規劃建設區域大型物流樞紐及配套產業園區,建設內容包括鐵路專用線、碼頭改擴建、煤炭儲配中心、物流園區、臨港產業園區等,建成后吞吐能力超千萬噸,將成為平陸運河上游第一港、黃百鐵路下水第一港。目前,已完成項目前期、可研、勘察及一期工程設計的招標工作,今年將開工建設。右江航道沿線田陽區、田東縣、平果市也正在因地制宜謀劃港產城一體化項目。
我市還出臺了《百色市推進多式聯運加快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實施方案》,大力培育以水運為中心的物流組織新模式。對于集裝箱公水聯運班輪航線、集裝箱公鐵聯運班列給予補貼支持,推動大宗貨物“散改集”“公轉水”“公轉鐵”,提前引導西南地區貨物走右江航道,培育引進多式聯運市場主體。
立體交通運輸網加速形成,在這張立體的運輸網絡中,每個集裝箱都是流動的經濟細胞,承載著西南腹地走向深藍的雄心。目前,我市物流及相關企業達535家,其中A級物流企業4家(5A級1家,3A級3家),規上多式聯運企業3家、裝卸搬運企業3家、倉儲企業3家。物流產業集聚區33個,其中3個被評為自治區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依托“百色一號”,創新打造“百色一號”區域物流聯合體“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已在13個國內重要城市及東盟國家4個主要城市建立物流分撥中心,2024年共發運跨境專列200列,同比增長108%。
向海而生:臨港產業帶在黃金水道崛起
右江兩岸,一幅“港為城用、城以港興”的畫卷正徐徐展開。長三角(飛地)先進制造產業園的機器轟鳴,與碼頭貨輪的汽笛聲交織成產業升級的交響樂。2024年10月18日,位于右江河畔的百色長三角(飛地)先進制造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項目旨在依托物流樞紐港,帶動臨港產業發展,形成“區域產業集群+物流協調發展”示范區。項目的開工建設,是我市利用運河降低原材料和制成品運輸成本,推動右江航道沿線產業園區靠港發展、向海圖強,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促進右江區、田陽區、田東縣、平果市等右江河谷地區航、港、產、城一體融合加快發展的一個縮影。
“搶抓平陸運河建設的重要機遇,發揮好百色水運優勢,推動現有產業降本增效,提升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百色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提出,應加大沿江臨港產業經濟帶布局,加快發展有色、冶金、石化、電力、造紙等一批沿江臨港產業以及配套生產性服務業,構建緊密協同的產業鏈條。同時,積極推動港口園區建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培育壯大一批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形成推動臨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伴隨著航道貫通的步伐,一條千億級產業鏈不斷孕育發展。圍繞發揮平陸運河優勢,我市加快在右江航道沿線重點布局新型生態鋁產業,鼓勵現有鋁企業樹立“沿江鋁”“沿海鋁”思維,利用物流成本降低優勢加大進出口力度,構建“進口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精深加工—出口鋁制品”“進口再生鋁—鋁精深加工—出口鋁制品”跨境產業鏈,力爭2035年新型生態鋁產值達3000億元。我市還將培育發展船舶制造、修理、集裝箱和物流托運等產業,積極培育航運冷鏈物流、游輪文旅產業,大力引進服務制造業的金融、航運、貿易等現代服務業,打造“冷鏈物流—船舶制造—跨境貿易”的臨港服務鏈,點燃百色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原文鏈接:http://epaper.bsyjrb.cn/pc/content/202503/03/content_351147.html